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23|回复: 38

[吃喝玩乐] 榆林季鸾公园旅游攻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2 09: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季鸾公园位于榆林东沙,占地面积3186亩,总投资3.4亿元,是榆林城区一处集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由榆阳区城郊林场管理。公园原址为榆林城区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981年以前,该处属流沙地貌,植被稀疏。城区绿化委员会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部队驻军和学校、社会团体在城郊林场义务植树基地,前期通过栽植花棒、踏榔、紫穗槐、柠条等灌木,使流动沙丘实现了固定和半固定,后在迎风坡栽植樟子松和杨树等针阔叶乔木,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稳定防护林体系,治理面积达1万余亩。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季鸾先生墓园选址在季鸾公园南头的月亮湾,墓冢高2米,墓冢座基高0.96米,直径9.6米,由本地青石砌护而成。陵墓面临榆阳河,背靠红山,东北西部突起,中间平展,南部步道为54级台阶拾级而下,寓意张先生享年54岁。步道中间小广场矗立季鸾先生大型雕塑一座,两侧绿化松柏长青、庄严肃穆。墓园整体端庄大气,简易朴素,风景优美,幽雅怡静。既可安慰张先生在天之灵,又体现了一切从简的原则。张季鸾纪念馆选址在凤凰阁地上一层建设,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当中,预计八月中下旬全面完工。

季鸾公园的建设,对于弘扬张季鸾先生精神理想,彰显榆林人文底蕴,教育公众铭记历史,启迪新人奋发成才,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榆林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季鸾纪念馆以先生的一生为主线,使用艺术造型影像观瞻区、大型浮雕、巨幅油画创作、电子签名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进行还原展示。园区中一抹令人心醉的榆林绿,仿佛是在春意盎然中做一场梦,体会到与世无争的满足。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季鸾纪念馆位于陕西榆林季鸾公园凤凰阁一楼,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序厅以民国历史为背景,用张季鸾的人物浮雕对其精神风貌加以展现。展室则以张季鸾的一生为主线,包含《多舛身世飘萍学子》《新闻报国两陷囹圄》《文人论政大公立言》《关注苏区报道中央》《团结抗战功在国家》等板块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纪念馆首先看到便是先生古朴的铜像,在红砂岩石的映衬下熠熠发光。沿着走廊细细观赏展墙上的每一幅照片,静静倾听讲解员生动讲述的每一个有关先生的故事,泛黄怀旧的报纸、栩栩如生的硅胶真人、模仿再现上世纪印刷厂的场景、鲜活逼真的幻影成像以及刻着岁月痕迹的老烟斗、纸币、皮箱、图章等,一下子将记者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季鸾生于1888年,祖籍陕西榆林。1905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担任孙中山的秘书,负责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并发出了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张季鸾从事办报事业近30年,1926年起主持《大公报》笔政长达15年,有“报界宗师”之誉。
作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奠基者,著名的报刊政论家和爱国人士,张季鸾同于右任、李仪祉一起被誉为“陕西三杰”。1941年9月6日,张季鸾在重庆逝世,享年54岁,1942年葬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竹园村。而后的70余年间,张季鸾墓园的墓室曾遭遇盗掘,墓冢也被夷为平地。上世纪90年代末,其家属在原址上立碑以记,而随着墓园周遭环境的恶化,2014年8月,张季鸾之墓由其后人从西安迁至故乡榆林。

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1888年,张季鸾出生于山东邹平。1901年,父亲张楚林病殁于济南,13岁的张季鸾随母亲王氏及两个妹妹,扶着父亲的灵柩千里归榆。回到榆林城,张季鸾拜师求学,去求学的时候,古愚先生问他想学什么?他答以学文章。古愚先生说:如果来找我学文章,那你就来错了。他告诫张季鸾该怎么求学,不能来学八股之文,要学经世致用之学。



1905年,张季鸾被选中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留日期间,曾担任陕西留日学生创办的《夏声》杂志主笔,并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陕西分会。1911年春,张季鸾学成归国,应于右任之邀,担任孙中山秘书,负责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当晚,张季鸾将此消息向上海《民立报》拍发电文,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专电。

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张季鸾重返报界,他坚持报人的情操和良知,揭露反动政府和无耻政客的疮疤。1913年,张季鸾因在上海《民立报》上披露《四万万之善后大借款》得罪了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被捕入狱,三个月后获释。1918年,他在担任北京《中华新报》总编辑时,因发表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满蒙铁路大借款合同》消息,被京师警察厅查封,张季鸾再度入狱。后经张耀曾等人营救获释。



1925年,经时任河南军务督办的同乡好友胡景翼推荐,张季鸾获任陇海铁路会办——这可是当时数得上的肥缺。结果,他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拂袖而去。扬言:“不干这劳什子,还是当我的穷记者去!”可见先生风骨与精神。诚如于右任后来作诗追念所云:“发愿终身作记者,春风吹动耐寒枝。”

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08年回国,一度在于右任主办的上海《民立报》任记者。辛亥革命后,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负责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并且发出了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因反袁世凯被捕。出狱后,在上海先后任《大共和日报》编译和《民信日报》总编辑。1916年任上海《新闻报》驻北京记者。1916~1924年任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华新报》总编辑。1926年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1941年9月6日病逝于重庆。身后有文集《季鸾文存》传世。张季鸾先生文笔犀利酣畅,在标题制作和版面安排上有独到之处。他和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并称为“陕西三杰”。 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唁电中这样说:“季鸾先生,文坛巨擘,报界宗师。谋国之忠,立言之达,尤为士林所矜式。”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季鸾幼年时有点口吃,还体弱多病,但文章却写得又快又好。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季鸾到日本去留过学,学政治经济学。1926年9月1日,他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组建了“新记公司大公报”,同时《大公报》复刊,进入新记时期。他做起了《大公报》的总编辑(时称“主笔”)。在具体的办报活动中,张季鸾始终坚持对时局进行尽可能公正、客观的报道和评论。有几个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1930年早春,蒋介石连续3次围剿红军,《大公报》在追踪报道中,不乏肯定红军的文章,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要求各个报刊一律称共产党为“共匪”,只有《大公报》从未服从这个命令。1935年,在国民党一片“剿匪”声中,《大公报》就发表了范长江采访延安的稿子,报道了陕北的真相。不仅如此,《大公报》还派曹谷冰踏上去苏联采访的远途,曹谷冰也就成了中苏恢复外交前后第一位连续报道苏联建设成就的中国记者。
起草《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后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秘书。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