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3|回复: 0

[府谷] 第二次甲午海战的到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到115年前。
  近日4看电视剧《走向共和》感慨良多,随笔写下一些感慨。
  
  1,慈禧60岁万寿庆典。剧中慈禧的一句话
  “知道的人说我该享享福了,不知道的骂我穷奢极欲!谁个又知道?我这也是为着江山社稷的一片苦心。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寿,办得风光热闹,左邻右舍就会说这老太太好福气有面子,这户人家在那一带就做得起人!百姓如此,国家更是如此!如果连我的生日都办寒碜了,不但我的面子没地方搁,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又怎么个体现我大清河晏海清国泰民安?‘同治中兴’以来的兴旺气象又跑到哪里去了?这样一来,不但洋人瞧不起,连老百姓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这样就会出事儿,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

  虽然这段话只是出自电视剧,但我觉得,这更贴近慈禧的心声。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小说比历史更真实吧”。

  慈禧这女人,尽管后世历史家多称其为“无知而跋扈”,但不能忽视的,是她的经历早已证明她是一个**动物。专制体制内的**家虽无知却精明,虽不懂治国却精通治民之道。若把“万寿庆典”作为头等军国大事,而不考虑**因素,是不可思议的

  慈禧上面那番话,除了表明面子重要之外,更强调了两层**因素。
  一是,“万寿庆典”是“同治中兴”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同治中兴”,正是在慈禧的领导下,平长毛、剿捻子,拨乱反正之后,大清走进的新时代。慈禧的算盘是让国内外都看到:有了“同治中兴”,大清才国富民强,才能有实力办得起、办得好“万寿庆典”。而办好“万寿庆典”,也能反衬出“同治中兴”这三十年,以慈禧为核心的大清领导集体治国有方。

  二是,办好“万寿庆典”,能强化朝廷的威信。徐贲曾引用**人类学者斯考特(James C. Scott)对某些国家组织的国庆**等活动下过的结论:“**的场面和程序所展现的是权力的威严和等级。主席台上的观礼席位和入场顺序必须按预定程式一丝不苟地执行,它所设计的权力和团结的印象,是为了使党员、公民和外国敌对分子受到同样的震慑。展示权力者不仅需要把自己放置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且还需要独占公共舞台,展示权力和行使强制暴力的效能是一样的,但成本却低廉得多。”

  这看起来跟中国传统的“礼制”的道理很近:统治者提倡“礼”,真实目的是展示权力的威严,暗示各阶层地位的不可逾越,以打消潜在的不臣之心。

  慈禧的目的也正是借“万寿庆典”,展示朝廷领导班子的团结奋进、坚强有力,和对自己的坚决拥护,暗示自己的地位和爱新觉罗的天下不可撼动。否则,“洋人瞧不起你他就欺负你,老百姓瞧不起你他就不服你。”
  显然,慈禧清楚,大清内忧外患,弊病丛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她最怕的是“出事儿,祖宗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所以她试图将“万寿庆典”作为稳定的一个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件形象工程。
  于是这样一来,“万寿庆典”这个原本属于私人party的活动,也就彻底**化了。它一旦**化,光绪和诸大臣也就无法再反对了,否则就是**不正确了。

  那么,慈禧不惜代价办的“万寿庆典”效果如何呢?如果没有日本人的不配合,恐怕还是效果不错的。甲午战前,举国认为,大清通过“同治中兴”,正在崛起,足以与小日本一战。连北洋水师各舰之上的青年水兵,也都“士气极高,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遗憾的是,这些伎俩忽悠自己国民容易,跟外国人周旋就无法保证不穿帮了。况且,就算没有甲午之战,大清就真的能靠一场令世人瞠目的“万寿庆典”就能稳定么?等庆典过去,老百姓很快还是会着眼在自己衣食上,只要根本问题没解决,拿什么保证长毛、捻子不会再来呢?银子花完了,拿什么对付“北边蝗虫,南边水灾”呢?——加大剥削百姓?这不是进一步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重蹈明末越剿匪越多的灭国之路么?

  果然,甲午战败,什么“洋务运动”,什么“同治中兴”,编织的强国梦都化作了空花泡影。于是,康梁开始鼓吹立宪,孙文则搞起了**。大清不可阻挡地走向了绝路。

  所以,这话说回来,专制统治者虽精明却无知,虽会治民却不懂治国,解决不了这个症结,结局也就是一种宿命了。
  
    2,修葺清漪园,后更名颐和园。
  
  慈禧太后挪用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建造了自己的超级大别墅:颐和园。仅修筑德和园,就历时三年,耗资七十一万两银子。为了赶在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慈禧的六十大寿)之前竣工,德和园的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颐和园的修葺一个目的是作为臣子们对慈禧60岁生日的礼物。表达臣子对慈禧的忠心。
  二是体现出慈禧当政以来“同治中兴”国泰民安,海清河晏子,天下祥和的社会现状。所以颐和园不仅仅是一个礼物,更重要的是一个**展现的平台。
  
    3,甲午海战,
  在开战前,日本即以制定**政策,并不断挑衅。
  1872年,日本侵略中国属国琉球,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1874年,发生了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杀死的“牡丹社事件”。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竟称琉球是日本属邦,并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湾岛。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但当时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才从台湾撤军。
  
  侵略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特权。该条约第一条即宣称“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公然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充分暴露了日本并吞朝鲜的野心。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清军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压制住日军,但日本还是如愿取得了在朝鲜的驻军权。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企图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率清军击败了日军,**了这次**。但日本人还是利用了清廷的昏庸同清政府订立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这就为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有人问,楼主写着有是做什么,又想表达什意思。写了一大堆世人皆知的废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中国似乎有走到了一个轮回。
  
  1,PARTY举国同庆,声势浩大,用宋丹丹的话来说就是“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壮观,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说事儿》”
  
  合肥创造性地为党奉献了一份礼物——给包河区芜湖路上的法梧统一“穿”上了“红旗袍”,将芜湖路打造成全省首条“红色主题街”。
  
   不愧是中国科技大学落脚的风水宝地,创新型人才辈出,眉头一皱就拿出了足以令万众瞩目的金点子。不愧是包公故里,奉献给党的生日礼物都与“包”息息相关:4000米红绸缎将芜湖路上所有的法国梧桐统统包裹其中,让2公里法梧穿上了时髦的“红旗袍”。
  
  
  某人,老母去世,忍住悲伤,献唱四首红歌,《军歌联唱》、《沁园春·雪》、《清华大学老校歌》和《长江之歌》。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是凡人所不能企及的。我想拥有这样高尚精神的人。
  
  2,重修 圆明园。
  
  近年来,尤其是某某某在任的10内,GDP年均10%高速增长,全国各大城市高速发展,高铁的建设,高速公路的建设,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高架桥。无处不体现出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人就在这个时候提出了重修圆明园,这一个历史性的话题,从圆明园的重修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崛起,体现出PARTY的正确领导。体现出国泰民安,海清河晏子,天下祥和的社会现状。这个意义是伟大的,是可以载入历史中的,用清末圆明园的焚毁和今日的重修的对比中引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南海问题。
  
  越南,菲律宾等国蚕食中国海疆,驱赶残杀中国渔民,盗采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捕捞中国渔业资源。东海的石油问题不断,钓鱼 群岛依然没有在中国政府的行政力量的管辖之下。 前些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关于领土问题尘埃落定,主流媒体大幅报道关于塔吉克斯坦归还中国1000平方公里领土,而单单缺少了 争议领土面积约2.85万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关键。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不幸还是辛事。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我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还是不对,西门庆看到潘金莲漂亮,贪图其美色。武大郎不敢争执也可以说争执不过西门大官人,于是提出一个建议——老婆是我的,我拥有所有权,但是我不能使潘金莲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无法开发资源充分利用,大家一起用,西门大官人可以用,但是必须承认老婆是我武大郎的。( 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